新林区定制农业进展情况

日期:2025-07-04 03:08 来源:农业农村局 访问量:888
【字体: 打印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省厅和地区农业农村局定制农业工作要求,新林区充分挖掘自身区域优势,将定制农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与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路径,农业农村局以业务培训为抓手,结合实际,推进定制农业发展。

一、工作落实情况

新林区现有3三种定制模式,分别是托管定制、认领定制、会员定制,共有定制服务主体16家,现已定制销售定制产品481吨,定制销售额为280万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1560万元。

(一)塔尔根镇

截至目前,塔尔根镇托管定制已完成260只大鹅销售,销售单价依据重量分为200元/只和220元/只两档,实现销售收入约5.6万元,在原有10家合作铁锅炖饭店的基础上,成功开发2家新的餐饮企业,并与之签订长期定制协议,合作商家数量由此增至12家。同时,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的传播优势,累计发布养殖环境、加工流程等主题视频15条,吸引线上咨询定制客户30余,有效打通了零售端市场,为定制农业的销售模式创新提供了新路径。

(二)塔源镇

一是印象北极公司上半年为两会员企业定制加工生产成品松仁8吨,销售112万元,精准满足了客户需求,展现出定制农业在特色农产品加工领域的良好发展潜力。二是塔源林场推出“一片林”山产品定制服务,计划生产定制产品200吨,预计销售额为500万元。

(三)新林镇

北奇神集团大兴安岭新林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2025年预计通过会员定制的方式生产30万袋木耳、30万袋灵芝。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预计5月份开始培植,6月末7月初即可形成成品签订定制协议,有望为定制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宏图镇

一是在宏图镇,客户采用托管定制模式,向养殖户托管定制1500余只鸡雏,5月中旬送达养殖户手中,不仅为养殖户带来了明确的生产目标,也体现了定制农业在禽类养殖领域的积极实践。二是宏图林场推出偃松塔认领定制服务,计划生产定制产品150吨,预计销售额为100万元。

(五)翠岗镇

翠岗镇目前拥有4家定制农业企业。“回健酒业”将继续向黑木耳养殖户认领定制10万袋绿色黑木耳,持续推动黑木耳产业的定制化发展;另有3家浆果种植户,积极参与农产品定制服务中来,3家定制生产基地共计122亩,预计销售63万元。

(六)大乌苏镇

大乌苏镇养殖大户王林振养殖山羊110余只,预计养殖完成后羊只毛重可达80斤左右,年出栏肉羊约50只。通过饭店、个人等消费者认领的方式,每只售价1600元,年定制销售额预计约为18万元,凸显了养殖大户在定制农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七)碧洲镇

一是认领定制养殖食用菌1000袋,养殖工作持续推进中,预计5-8月达成定制协议。二是碧洲林场推出偃松塔认领定制服务,计划生产定制产品10吨,预计销售额为98.5万元。

(八)林业局

为促进林业转型发展,新林林业局积极探索定制农业发展新途径,从林下产品桦树汁入手积极与桦树汁收购企业签订定制协议,已销售定制桦树汁产品451吨,获得收益90.2万元。

、存在问题

产业规模较小,限制了市场影响力与抗风险能力;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附加值未得到充分挖掘;品牌影响力不足,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区定制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下步打算

(一)加强科研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深化与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针对本地种养殖特点,培育优良品种,研发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技术,引进推广精准灌溉、无人机植保、生物防治、远程监控等种养殖智能系统和生产技术,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

(二)强化产品开发严格标准管控。依托新林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定制农产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反馈,持续优化定制农产品的品种与品质,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推出低糖、低脂、低盐等健康型农产品。建立健全定制农产品生产标准与操作规程,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搭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涵盖种植、畜牧等各个环节,确保农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三)打造统一品牌,拓展营销渠道。积极动员区内企业踊跃申报“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深入挖掘新林区地域文化、自然资源特色,全力打造新林区定制农业统一品牌。通过举办农产品丰收节、采摘节、农事体验活动和邀请网红主播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多元化渠道,开展定制农业品牌宣传与产品推广活动,提高产品销量,扩大品牌影响力。​

(四)旅游休闲融合,发展文化产业。结合“爱情小镇”主题,推动定制农业与冰雪旅游、休闲农业深度融合,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民宿餐饮等项目,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户收入。深入挖掘新林区的民俗文化等资源,开发与农业相关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提升农业产业文化内涵。开展民俗表演等活动,丰富游客体验,促进农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微信
扫一扫·打开微信公众号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