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林】西里尼的诉说——新林区(局)开发建设纪实
日期:2023-02-14  发布人:信息中心  浏览量:4199

 

往昔峥嵘的岁月 


1965年3月,大雪没膝,寒气袭人,此时,由伊春市包建的新林却热火朝天地拉开了开发建设的序幕。

除了新林的筹建,摆在开发建设者面前的还有古源筑路任务。为了完成这两项任务,参加会战的开发建设者们提出了“早干完早回新林,早盖房子早搬家”的口号,成功开辟了“古源筑路”和“新林筹建”两个战场。

当时条件艰苦,吃的用的都靠人背,开发建设者住的是帐篷,睡的是小杆儿搭的铺,吃的是“三干菜”、喝的是“三省汤”。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没能压垮参战者,他们反而愈艰愈勇。古源会战中,开发建设者们边施工、边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提前1个月完成任务,并超额筑路1.5公里,修筑道路全长25.5公里,“两年任务一年完”,这是当时开发建设者立下的目标。

憧憬着新林未来的美好蓝图,他们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建起了砖厂,烧出了自制砖。建起了简易制材厂,成功地解决了基本建设用材的难题。历经270天苦战,新林在完成筹建任务的同时,还建成了2个农场,开荒地300多亩,创造了兴安开发史上的新纪录。



英雄辈出的年代


残酷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天灾人祸的种种洗礼,并没有阻止开发建设者们奋进的步伐,他们用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歌。

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全省铁人式劳动模范标兵、党的十一大代表,有着“一生围着青山转,抛血洒汗拼命干”之称的常孟久;驾驶运材车17年,累计运材18.5万立方米的全国劳动模范李清荣;与洪水搏斗,拯救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勇土、“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远东;以苗圃为家、爱苗如子的岳玉萍......

新林的英雄数不胜数,新林的精神也同样源远流长。“参加会战光荣,劳动光荣,勤俭节约光荣”,由驻扎在西里尼的铁道兵流传下来的“三荣精神”,让西里尼更名为“三荣岗”。

新林女子架桥连和女子采伐连以其敢闯敢试的可贵风貌,缔造了世界架桥史和林业开发史上绝无仅有的英雄创举,被周总理誉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1970年,着眼于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新林区塔源林场将林业生产中的采伐、育林、综合利用3个环节结合,创建了“采育用统筹作业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专程来到塔源运用统筹学的原理,将采育用统筹作业法从理论上加以完善与升华,使之在全区推广应用,成为作业的一次革新。



迈向辉煌的未来

作为全国最大的森工企业,新林建设初期,木材产量一举成为全国之最,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自豪的背后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直到1998年,“天保”工程的实施,给“二次创业”的新林区提供了再次腾飞的契机,新林人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生态建设,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有林地面积和有林地蓄积在全地区最早实现了双增长。

从“死地”到“全国最大的森工企业”,从西里尼到新林区,一路走来,汗水与成功相伴,探索和辉煌同行,新林人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激昂奋进的开篇。



来源:兴安记忆